NEWS
时间:2020-04-16 20:19:02 来源: 作者:
埃克曼版《天鹅湖》中体现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场景:一名舞者穿上橄榄球护具站在舞台正中间,舞台上空坠落下1000只橡胶鸭子,散落一地,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过渡到下一幕;舞者出其不意的动作与水花交相辉映,仿若群鹅们徜徉在一片湖泊之中,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视觉震撼。
全球剧场停摆,但观众与艺术仍有通道相连——这就是“云剧场”。在线观演模式超越了时空和物理条件的限制,为各大艺术机构和院团提供了更深入广泛地与全球观众交流的机会。
和很多艺术爱好者一样,笔者这段时间也在网上观看了不少演出的直播和录像,聊补无法走进剧场的遗憾,其中有几部舞蹈作品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舞蹈是剧场艺术中最直观展现生命力的门类,此刻此景下,一屏之隔地观看舞蹈艺术家们透过肢体语言全然打开人类生命的自然活力与天然通道,更能感受到人类在精神世界里紧密关联,而这正是疫情之下舞蹈艺术反哺于人类最朴质的能量之源。
当舞蹈从线下来到线上,不仅塑造了更加多维的艺术景象,也为自身带来了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机遇。在经过多年的转型和整合后,走进剧场感受舞台上艺术家的魅力与通过镜头观看被放大了的舞蹈家们的表演,将构成整个艺术演出的全景,进一步促进圈内业态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亚历山大·埃克曼版《天鹅湖》:
经典被转化为超链接的文本符号
全球各大剧院都通过线上平台频繁更新演出资源,为特殊时期的人们提供艺术滋养。比如莫斯科大剧院在其Youtube官方号上投放了多部芭蕾舞作品,其中包括《天鹅湖》《睡美人》《强盗的女儿》《胡桃夹子》等;马林斯基剧院也在其官方直播平台Mariinsk.tv上投放了《安娜·卡列尼娜》和《灰姑娘》;巴黎歌剧院则在www.france.tv上推出了《天鹅湖》和《吉赛尔》。
除这些传统保留剧目外,部分剧院还推出了许多难以得见的新作品、新剧目的全版影像。如,英国知名线上戏剧与表演艺术频道Marquee TV在4月初上传了一批当代舞蹈作品,其中包括瑞典舞蹈家亚历山大·埃克曼的三部芭蕾舞剧《逃避者》《天鹅湖》《地下40米》;希腊先锋派导演帕帕约安努的《内部》(6小时全版)和《伟大驯服者》;英国现代舞大师阿库·汉姆的《吉赛尔》《陌生人》以及他为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编排的最新作品的排练直播视频等等。如此众多线上资源,让全球的舞蹈爱好者们目不暇接。
在众多精彩作品之中,瑞典舞蹈家亚历山大·埃克曼版《天鹅湖》给笔者留下了叹为观止的印象。一方面源于编舞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诙谐幽默的角色设定、超现实的空间布景、华美怪诞的服装设计,到歌剧、戏剧、百老汇等元素的加入,无一不让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是源于编导独特创作思维及表达方式。全球许多知名舞蹈家都试图将改编经典作为艺术创新的起点,但殊不知,改编经典从来都是利益的双刃剑。前有经历时代淬炼,被作为浪漫芭蕾代表的原版《天鹅湖》,后有被称为“21世纪现象级作品”的马修·伯恩男版《天鹅湖》,此版是如何对这部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芭蕾舞剧进行解构和重构的呢?
埃克曼摆脱了原版的线性叙事结构,但并没有完全抛弃原作,而是将“天鹅湖”作品转化为一个“超链接”的文本符号,将其代入到新作的整体框架中。编导立足于立体思维空间,用一条时间主线梳理出三幕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出一个立体多元的戏剧结构。
第一幕:1877年(more or less)。巧妙交代了“天鹅湖”的前世由来;通过编舞家、剧场管理者、音乐家、演员等不同身份人物角色的设定,以及上下两层马蹄形环绕的21道门将舞台空间前后分层运用,巧妙勾勒出19世纪俄罗斯芭蕾舞生存的文化背景。花腔女高音、戏剧念白加上富有节奏的人声演唱充满装饰性,表演诙谐幽默,十分有趣。
第二幕:137年后。大幕升起,一个波光粼粼的湖泊出现在舞台上,身着蔚蓝紧身衣和头套的舞者如雕塑般栖息在水面上。这群“天鹅”抬起翅膀从轻微抖动到快速划动,再到手臂大幅度甩动,在空中制造出发射状的水花形状,由小渐大晶莹闪亮。“天鹅们”起身由舞台两侧开始交叉滑行、俯冲、滚地、奔跑,动作层次丰富多变,舞者出其不意的动作与水花交相辉映,仿若群鹅们徜徉在一片湖泊之中,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视觉震撼。
正当你睁大双眼,无比期待下一步会有何出其不意时,舞者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直接过渡到第三幕:427年后。一名舞者穿上橄榄球护具站在舞台正中间,而舞台上空却坠落下1000只橡胶鸭子,散落一地。两只黑白天鹅出现,打破了人们对黑白天鹅的一贯印象,充满戏剧性地在舞台上对打起来。当所有的“天鹅”手持彩球、锣、低音号、小提琴、小号、游泳圈、潜水服甚至是一盆树走上舞台后,一幅水上狂欢节的景象被呈现出来。所有看似毫无关联的道具在同一个空间中交流、碰撞,荒诞的表象下隐藏着编导对时空的表达,对世界的再现和对生命的感悟。在该语境中,水被描绘成人类嬉戏的天堂,却也象征着天鹅生存的艰难处境,是人类与自然此消彼长关系的举证。
作为当今世界舞坛最炙手可热的编舞家,埃克曼继续发挥其诙谐幽默、独出心裁的创意风格。在作品中,他以独有的艺术思维方式重构了时间,再造出空间,赋予了“天鹅湖”全新的符号意义,使作品具有历史的追溯性和再造性。当观众进行观看时,想象思维也变得开放立体起来,浑然不觉中激发出无限的情感可能。
英国芭蕾男孩舞蹈团:
与女编导碰撞出现代舞蹈的多样可能
今年的世界戏剧日当天,国际上极富盛名的舞蹈艺术表演机构英国沙德勒之井剧院,宣布于当晚19点30分在其社交网站上直播英国芭蕾男孩舞蹈团新作《Deluxe》的首映,以此庆祝世界戏剧日。英国芭蕾男孩舞蹈团是目前享誉全球的全男班芭蕾舞团,也是英国最受观众喜爱的现代芭蕾舞团之一,早在2005年,舞团就与沙德勒之井剧院签订了长期合作的联盟关系。一直以来,舞团以剧院为平台,委约创作了许多优质经典的作品。首映式上放映的新作品《Deluxe》,是剧院积极推广加盟艺术家与外界艺术家合作创新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Deluxe》所包含的两部作品,均出自女编导之手。由此碰撞出的火花,也为现代舞蹈的多元发展带来启发。
首映视频全长将近两小时,内容主要包含了两个作品的完整呈现,中间还穿插了对两位作品编导、六位舞蹈演员的采访及现场排练的片段。
第一个作品《Bradley4:18》由英国女编导马克辛·道尔编排,她通过挖掘舞者身上所具备的不同性格特质来展现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前言舞段中,舞者身着白色工装服,在急促、富有律动的爵士乐伴奏下,时而抖肩,时而摆臀,表现出开朗幽默、优雅风趣的英伦风范。中间舞段,六位舞者陆续出场,他们虽然身着西服衣冠楚楚,但每个人的脸上却都带着伤,在幽暗的灯光下显得凄凉狼狈。舞者独舞部分通过不同质感、不同节奏类型和发力方式的舞蹈语言充分彰显出个性:有人自我陶醉,有人身体僵硬,还有人如斗士般捶胸倒地。其中一段独舞,借用了英国歌手Kate Tempest说唱诗歌的形式,将快速说唱和动作完全配合起来,一连串押韵的词语与机械般肌肉震动完全同步,语言上强能量的爆发和身体上力度节奏的控制结合为一体,让你震撼于演员表现力和掌控力的同时,也感受到编导独到的艺术洞察力。最后部分,舞者们相互拉扯又相互依靠,生活化的自然动作讲述着人与人之间不断发生的故事,越来越快速的奔跑、跳跃潜藏着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挣扎,音乐在急促中戛然而止,未断的情绪却随之在黑暗中弥散开来。
第二个作品是由中国舞蹈家谢欣编排的《涟漪》。作品开演前,插入了一段对谢欣的采访,对话真实而有趣。当她被问到与全男班舞者合作有何感受时,谢欣表示与以往舞团男女比例三七分所持有的能量不同,此次更需要通过一个流动、柔和的力量把全男生的能量引导至五五分的平衡状态。此部作品以“涟漪”为名,正是编导出于对身体连接与互动中所产生的能量走向的一种思考,借助一粒石头被投入水中产生圆形波纹而后扩大散开的形态,表现人细微的心理活动过程,十分切题。作为一位中国舞者,谢欣很善于将刚柔相济、此消彼长的思维认识融入到舞蹈动作语汇中,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特质与平衡的东方美感。这种细腻、敏感、流动的身体连接是谢欣最为鲜明的动作风格,与全男舞团的英伦气质似乎相离较远。如何从中找到平衡,对谢欣而言显然是充满挑战的。
作品从双人连接开始,站在前面的舞者可被视作主角,身后的舞者双手轻抚着他的头部,引导着他在左右两极之间微微摆动。随着涟漪的扩大,双人动作由头至肩再到手臂引导与跟随,两人之间的关系显得亲密无间。随着另外四人走上舞台,五个人平行相靠,双手在左右摆动中激起阵阵涟漪,无论是聚集还是散开,始终保持着以主角为中心的圆圈队形。当海浪声席卷而来,舞者的身体如水般清澈灵动。在低沉的大提琴和鼓点声中,舞者动作从呼吸带动、手臂画圆、延伸留长到抱身蹲转、反身立转、八字螺旋转,这些动作无一不是圆弧动势思维的具体表现。回旋、均衡、连贯的动作规律辅以连绵不断的节奏处理,体现出了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中间部分通过接触、联结、互动的顺序有层次地进行,从双人、三人慢慢发展至全体演员,再回归至主角的独舞,由语句至段落再到整体结构层层铺垫,有序推进,动作发展有其清晰的逻辑过程。
当主角独舞结束,开头的双人舞再次反复时,观众不由心领神会,舞者刚才是开启了一段回忆的旅程。在他的记忆被启封后,阵阵涟漪让一些人和事涌入脑海,慢慢发展扩大到全部,直到身体逐渐恢复神智,记忆慢慢褪去,留在心头的正是那无尽的伤感,此时所有演员上台,以相对整齐的动作对情绪进行呼应和升华。他们双腿松弛移动、手臂连绵滚动、手腕前后交叠摆动、身体上下跳跃拨动,动作简单纯粹却充满温度。整部作品在安静、松弛的氛围中展开,演员们细腻、柔软的身体质感和流动、内省的东方审美在作品中体现得十分充分,进一步说明通过作品东西方舞者间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内在连接,编导与演员们的身心达到了共生与融合。
两部作品风格迥异,连场演出对比强烈。第一部以一种个性化、戏剧化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强大的身体能量,凸显出人内在的矛盾属性;第二部以流水般质感的动作连接,探寻着人与人之间关于彼此的记忆。在排练过程中,两位女编导都给予了舞团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无论是马克辛·道尔用抽象的关键词来激发舞者,让他们各自在独舞中寻找不同特质的表现,还是谢欣有意识地调整以她为主导的编舞方式,以便给予演员更大的表现自由。
在视频开头,沙德勒之井剧院艺术总监斯伯汀讲述了开启线上放映活动的初衷。他说道:“舞蹈具有跨越国界、语言、文化的力量,能够打动你我的内心,开放人们的心扉,加深我们彼此的了解,尤其是在目前这样一个困难的时期,演出必须继续。”的确,疫情之下艺术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地需要思考艺术与社会间彼此生发的深刻关系,更需要找到人与人相互连接、帮助、倾听、协作和治疗的方法。全球艺术观众不受到地理和时空的限制,在网络空间中以在线观演的方式与艺术家们建立着连接、激励着彼此、传递着“爱”。